(通讯员 赵芳蓉)近日,保康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收治了一名胃结石患者,因空腹吃柿子“长”出胃结石,经治疗病情明显好转,并向医务人员送来鲜花表示感谢。
患者黄某,近一月来多次出现阵发性腹痛,且进食后腹胀明显,于是来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;详细问诊得知患者近期空腹吃过一些柿子,考虑是胃结石。由内镜中心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,发现患者胃里“长出”一个拳头大小的胃结石;与患者家属沟通后,在内镜下进行碎石治疗,同时在碎石后服用溶石药物。经过治疗,患者的胃结石被顺利“碎石”,腹痛症状明显缓解。
为什么空腹吃柿子会长胃结石呢?原来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,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,容易与蛋白质结合,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,再与其他食物中的果胶、树胶及膳食纤维等发生反应就会形成胃结石。尤其是未成熟、未脱涩的果实,鞣酸含量更高。空腹吃柿子,特别是同时食用鱼、虾、牛奶、鸡蛋等高蛋白食物,会大大增加胃结石形成的风险。胃结石形成后会随着胃的蠕动在胃里到处移动、摩擦胃黏膜,损伤胃壁造成糜烂、溃疡、出血、甚至穿孔。患者会有上腹部疼痛、腹胀、食欲不振、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。
据医务人员介绍,内镜下碎石术是目前治疗胃结石最常用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,该方法通过在胃镜直视下将胃结石反复切割碎裂,最后随粪便排出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并发症少的优点,而且可以同时检查食管、胃和十二指肠。如果结石较小且松软,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口服碱性液体、可乐等方式软化结石,促进结石排出。